面对澳中两国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的低潮期,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今天(8月7日)借着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发表演讲的机会,高调赞扬了澳中两国在教育与科研方面的合作。
特恩布尔总理说教育出口不仅是外国留学生来澳洲就读,拿到文凭这样简单。
“国际教育远不止海外留学生到澳大利亚就读拿到学位就走人这么简单,”他说。
“每个[留学生]的到来都是创建一段关系的开端。这种关系会发展、转变、更新,最终会给我们所有人带来好处。”
他以中国公司碧水源的首席科学家关晶为例说,曾于1999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环境工程博士学位的关晶目前所在的公司也成为了该校重要的研究合作伙伴之一。
特恩布尔总理指出,这只是澳大利亚成千上万外国留学生中的一个故事而已,他说加强与亚洲国家的交流至关重要。
“只有当我们向世界敞开大门,我们才能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做得最好。印太地区也只有在澳大利亚全面参与、致力于这一地区时才能做得最好。”
他还特别谈及新南威尔士大学与中国合作的“火炬”项目。
2016年4月,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签订协议,共同打造中国首个境外火炬园区“新南威尔士大学火炬创新园区”,该项目曾是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之一。
2016年4月14日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这个投资高达一亿元的创新区合作计划的签署。
今天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演讲中,特恩布尔总理指出中澳两国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科研合作就是由马丁・格林(Martin Green)教授领导的太阳能光伏板研究。
“中国最大的几个太阳能光伏板生产商起初都是澳中合资项目,这其中就包括格林教授的学生施正荣创建的光伏板企业。”
“正是由于私人企业带动的投资使得中国太阳能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特恩布尔总理说。
他还在演讲中引用了李克强对这个项目的形容,认为“这是中澳两国在创新与创业领域合作的一座闪亮灯塔”。
然而,前不久在墨尔本记者俱乐部的午餐会上,墨尔本大学高级讲师,曾任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北京记者的林慕莲(Louisa Lim)就曾对这个项目提出了很多质疑。
“我们还看到澳大利亚大学和中国实体进行合作的方式。让我感兴趣同时又让我产生质疑的是这当中究竟发生着什么。”
“比如我们正在关注的一个例子是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火炬’项目。这个项目为该校带来了一亿澳元的经费和与33家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华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