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频道5月9日消息 据《兰州日报》报道 今天,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将冲击顶峰,而由我省抽调的气象局6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气象兵团”来到珠峰大本营已一个多月了。面对高海拔的艰苦环境,甘肃省“气象兵团”与中国气象局、西藏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道组成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气象保障队,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力争使服务水平攀上新高峰,为火炬珠峰传递活动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 6名骨干为火炬登顶护航 为了保障奥运火炬顺利登顶珠穆朗玛峰,中国气象局成立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珠峰气象保障协调组,以及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气象保障队。由我省抽调的气象局6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气象兵团”3月26日从兰州出发,当月28日抵达拉萨集结。 4月6日,在大本营基础设施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气象保障队由6人组成先遣队上山,利用兰州区域气象中心车载移动气象台提供的资料,制作了首份珠峰地区天气预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开启了应急气象服务。4月12日,气象保障队预报小组正式开始预报服务工作。 保障队设现场服务组和后方支持组。甘肃省气象局业务处长、研究员杨兴国任现场服务组长,主要负责珠峰现场气象观测、通信、预报、服务、宣传及有关后勤保障工作。下设预报小组、观测小组、后勤保障小组、通信保障小组。兰州中心气象台副台长王遂缠在预报小组,协助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工作。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刘宏谊则被分在观测小组,负责大本营和6300米营地气象观测,负责完成在海拔7450米安装单测风仪器的任务。另外,省气象局高工崔永红、党选发,司机樊启明则被分在通讯保障小组,与中国气象局、西藏气象局的同仁一起负责预报资料的传输及应急移动车保障。 集体“作战”确保预报准确 从4月28日开始,珠峰大本营的预报小组每天与中央气象台、西藏自治区气象台会商。集体的智慧确保前方的预报精确度。 几次准确及时的预报,既保护了登山队员的生命安全,又保证了登山队火炬传递前期准备工作的顺利开展,让登山队有了主心骨。现在,每天晚上,火炬传递珠峰前线指挥部总指挥李致新都要到气象保障队的营地了解最新天气情况。 斗寒战险用资料说话 为天气预报收集资料,观测组要在6300米以及更高海拔的地区,布设气象观测设备。观测组组长王建凯说。由于在6300米不便携带大型发电设备,观测组只好采用仅能供电4小时的小型汽油发电机。由于砾石堆都是沿着山坡倾斜,所以在最高温度只有-7℃~-8℃的情况下,观测组只能搭建保暖性能差的轻便帐篷……
观测组的工作不仅是架设仪器,获取数据。每天预报员分析天气形势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和产品也是由观测组制作的。探空资料、大本营自动气象站资料、全天空成像仪的连续动画资料,6300米高山营地自动气象站资料,6500米、6600米的单测风资料等等,这些都是他们要做的工作,为了在每天10时预报员会商之前制作好产品,观测组的队员在清晨7时放球结束后,就要开始上午的产品制作工作。而晚上制作的全天空成像仪结合卫星云图,以及地面观测资料综合制作的连续动画图,往往需要占用队员晚饭后的全部时间。 现在队员们的干劲越来越足,等待火炬冲击顶峰那一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