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SAT考试主办方美国大学理事会委托的教育考试中心(ETS)的统计报告显示,美国学生在11年级和12年级的两次考试中,阅读成绩在480到520分这一中间分数段的学生,仅有25%的学生成绩提升了20到40分,仅有14%的学生提高50到70分,提高80到100分的仅有5%,提高110到130分的仅有1%。在高分段的学生提分显然更加困难,统计数据显示,在680到720分的高分段,同一位学生在11年级和12年级的两次考试之间提高20到40分的仅占学生总数的19%,提高50到80分的占12%。无论在中等分数段还是在高分数段,数学部分成绩提升的幅度比例和阅读部分相近,语法部分的提升大约比阅读低3到5个百分点。这组数据支持了美国人的普遍观点:SAT成绩是难以大幅度提高的。
从我个人的经验,中国学生成绩提高幅度最快最大的是语法部分,不少学生在一个月内提高100多分。经过我们高强度训练的学生,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三部分总分提高300到400分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提高500多分。在比较难以提高的高分瓶颈阶段,也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分数。例如北京潞河中学的一位同学在一年多的间断性训练中,第一次SAT考试2010分,九个月后考试成绩提高到2310分,阅读成绩从610分提升到760分,;青岛二中的一位同学第一次考试成绩1970分,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训练,9个月后再次考试获得2320分,阅读成绩从530分提升到740分,;北京首师大附中的一位同学在一年多的间断性训练中,第一次SAT考试成绩为2100分,一年后第三次考试成绩提高到2360分,阅读成绩从650分提升到760。这是从不到50位接受培训的同学中产生的三个典型案例,这三位学生都是中国普通重点中学2012年6月高中毕业的学生。这些典型的例子与美国学生的成绩提升幅度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说明了SAT成绩是可以通过合理科学的训练得以大幅度地提高的。 申请之前按照大学排行榜选校很容易,但是,确保申请成功,在未来四年快乐幸福地享受大学时光,并且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前几年有大学生毕业前悲痛欲绝地意识到前景不妙而要换专业的现象;近两年也不断发生非常优秀的、托福和SAT成绩高分的学生没有获得名校录取,甚至没有被任何大学录取的案例。2007年6月,在耶鲁大学招生院长的办公室里,我问院长,每年有多少中国学生报考耶鲁大学?答案是:2006年底有600多位持中国护照者申请耶鲁大学。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美国著名大学的录取竞争不仅是激烈的,而且是复杂的!我在2005年初次出版,2007年增订的《人生设计线路图》一书中,分析了影响名校录取的种种复杂因素,给出了一些申请策略。
前几天我接到一位家长的来信,说“我的女儿今年被哈佛和普林斯顿录取,在表达我们喜悦的同时,我要向高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正是由于看到了您写的《人生设计在童年》和《人生设计线路图》二本书,以及受徐小平老师留学理念的影响,才使我对出国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它付诸行动,引导女儿走上出国读本科这条路,并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在欣喜之余我们目前也被幸福烦恼着,就是择校问题……。”我因为忙于本书的定稿而无暇回复,帮她们详细分析。但是,我给他们发去了本书中这两所大学的电子文档。我希望他们在读完这两个篇章之后能够轻松愉快地做出今后不会后悔的决定。事实上,本书中的相关篇章的内容,无论在申请前和录取后的选校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申请前的选校可能考虑较多的因素,录取后的选校因素,则就相对比较简单了。我女儿当年录取以后,最终也是在这两所大学中二选一。她在4月中旬跑到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转了一圈,很快就给我来了一个电话:决定去哈佛。其实,理由就是很简单的一两点。不过,我把影响选校的多种因素都写在了本书各个大学的篇章中,相信能够满足申请前和录取后基本的选校参考。被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录取的小恒同学接到我发去的当时尚未出版的这两所大学的文稿以后,于当晚选定前往哈佛就读。
书中美国著名大学申请策略的基本理论,已经使许许多多的学生受益,在过去的多年里,经过我指导而被美国名校录取的学生揽括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斯坦福和宾州大学以及阿默斯特学院、威廉姆斯学院、卫斯理学院等所有的顶级著名大学。我希望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够使美国教育研究者对美国的大学以及招生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也希望广大读者以及留学咨询顾问对本书描述的218所美国大学有所认识。我更希望有心赴美留学的学生及其家长能够通过本书了解美国大学及其申请游戏规则,初步运用本书介绍的申请策略,走向美国著名大学。虽然蹩脚的申请文章能够毁掉一个学生的名校梦,然而,要成就名校梦,单靠一篇文章和优异的成绩还不一定能成事。美国著名大学录取学生时除了上面提到的:在校学习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社会活动和申请论文以外,还会考虑其他的种种因素。我把这些录取因素归纳为一个公式,括号中的数字是每个学生在各个相应的项目中可能得到的分数的范围。学生们可以参考这个公式为自己打打分,算一算自己能上哪所大学。这个评估法,把美国大学以录取难易程度从99分到60分进行排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顶尖名校为99。当然,这个评估还是比较粗略的。不要因为你只有95分就放弃了申请斯坦佛大学,也不要因为你算出了99分,就准备好了去上哈佛的行李。
美国大学录取的计算公式:
总得分=就读的高中(0~4分)+课程难度(0~21分)+年级排名(0~3分)+平均成绩(0~16分)+ SAT成绩(6~25分)+国家荣誉学者奖(0~3分)+申请论文(-3~5分)+推荐信(-2~4分)+课外活动(-5~30分)+种族多元化(-3~5分)+体育活动(8~40分)+巨额捐款者(40分)+父母校友背景(3~8分)+家住远处(3分)+教练推荐(5~10分)+“超级”特殊(3~5分)。
关于这个评估的详细内容请参考笔者著的《人生设计线路图》和《美国著名大学》。
题外话:精英大学的“秘密通道”
中国的高考一举定终身,高中毕业生考上了某所大学,一般只能在这个学校一直读完4年,不能转学。很多学生十年磨一剑,狠拼一场高考。如果高考临场发挥不佳,他们就不得不“遗恨终身”地在自己不理想的学校坚持4年。在美国,很多学生高中毕业后先上社区大学或者录取条件较低的大学,过一两年再转到声誉高的大学,这种情况绝非个别。美国总统奥巴马高中毕业,先上了一所文理学院,一年之后转到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并且在那里毕业。据估计,全美国20%以上的学生有过转学的经历。
《华尔街日报》曾经发表以“第二次机会”为题的文章,介绍社区大学为高考落榜者提供“走后门”的机会,成为他们进入精英大学的“秘密通道”。
我曾经将搜集到的几所大学的数据集中起来,发现走这个“秘密通道”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包括哈佛、耶鲁在内的全美排名前10的大学,每年大约录取800名申请转学的学生,其中哈佛、耶鲁共30-50名。康奈尔大学每年约有四、五百名转学生到校注册入学。
美国的大学录取机制给因为种种原因而一时无法上名校的众多学生以“重新做人”的机会。由此看来,一步一台阶,确实也能登高楼!很多学校在把那些高中时期成绩极为优秀、大学期间表现不佳的学生“踢出去”的同时,又从外面“拉进来”更多的曾经的高考“落榜者”。这样的一种机制让美国名牌大学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里成为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纯洁圣地,使之在世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成为向往留学的有志青年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