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大学理事会早在15年前就已经宣布,SAT不是“学术能力评估考试”,但是,这个公告并没有改变SAT是美国大学入学最重要的标准化考试的事实。无论SAT成绩的高低是否能够反映学生的学术能力,无论SAT是否能够预测学生未来在大学里学习的潜力,SAT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被美国名校录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如此,无论中国学生还是美国学生都是如此,无论美国大学的招生人员如何否定SAT在大学申请中的重要性,其重要性在美国名校申请中都绝对不容忽视!因此,SAT是考虑去美国上大学的学生应该准备的第一件事。
我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想办法让她对阅读高深的文章和书籍感兴趣。大量的阅读,涉猎广泛的阅读题材是获得高分的不二定律。1986年我女儿刚到美国时才5岁,上了几年幼稚园、小学后,我让她10岁就去参加SAT考试,为的是让她早早知道SAT阅读的难度,给她提个醒,让她心里有个数。10年磨一剑,她1999年考上哈佛大学。同年,我家作为寄住家庭,接待了第一位中国中学生,此后的七八年里,我家先后接待了20多位中国小留学生,我不仅成了他们的监护人,也是他们的老师。那些年里,我指导他们抄单词卡片、背单词、学SAT、申请大学。 2007年我回国创办燕定美中教育咨询公司,开办了规模化的SAT培训项目。从这十多年的SAT教育培训经验中,对比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备考SAT,我体会到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和美国学生的根本不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学生考SAT凭借的是平时学校里学的知识的积累,考前只做很少的训练,甚至根本不做练习。中国学生普遍花费很多时间做考前学习和培训,在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和练习,成绩提高的幅度很大。 其实,并非只有我这样走火入魔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对《美新周刊》的大学排名表现得过分敏感和“崇拜”,很多美国大学官方的管理者更加神经质。1997年10月我在阿默斯特学院招生院长的办公室里,刚一坐下,二话未说,院长就递给我一份最近出版的《美新周刊》,她问我“你知道否?阿默斯特今年再次排名全国文理学院第一”!是日中午,我与5校联盟的5位招生院长和公关部主任餐叙时,史密斯学院的招生院长也不失时机地告诉我,史密斯学院是全美文理学院排名第十几。2008年初,美国理工科名校仁斯利尔理工大学负责战略传播与对外关系的副校长威廉姆沃克一行来到燕定美中,接受我们的视频访谈。访谈刚一开始,他就列出了该校位居《美新周刊》美国大学综合排名44、本科工程20名、电子媒体和多媒体专业第8、核工程专业全美第14等等一系列的排名数据。可见,美国大学官方对排名是多么在乎。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大学官方对大学排名从不屑,到恼羞成怒,有的大学校长甚至有失风度地在大学官方网站上呼吁,把《美新周刊》的大学排行榜永远丢到垃圾桶里去!其实,这也难怪啊,《美新周刊》的排行榜不仅干扰了美国大学官方一贯独立的管理,有时甚至把以往人们印象中非常好的一所大学“变成”了不那么好,甚至是“不好”的大学!我在1986年去美国以前,印象中的普度大学是媒体经常宣传的非常好的一所美国大学,至今,我依然认为普度大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可惜在2009年《美新周刊》的综合排行榜上只排到第66位。印第安纳大学
也是非常好的名校,其排名是第71位。这份排名使很多学生错认为它们不是很好的大学。其实,印第安纳大学是一所有很好的口碑的大学,该校的音乐学院首屈一指,本科商学院非常有名,在投资银行界的口碑排名前5位。普度大学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其工程学院属于前10的顶级水平,物理、计算机专业都非常好。可是,在只看排名而不解内情的人们眼中,整个学校的形象降低,声誉被玷污。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不少其他的大学。
从1999年开始,我在中国国内进行了上百场美国本科留学讲座,其中,在2003年至2005年底期间,仅仅在新东方就做了约50场演讲,带动了美国本科留学的浪潮,可以算是美国本科留学咨询界的老前辈。这几年,经常有学生和家长来到我在北京中关村的办公室里咨询,经常有人问我:“我(或我孩子)托福成绩多少分,SAT成绩多少分,能考上排名多少的大学?”这类在很多人看来挺简单的问题,常常让我答不出来。报考美国大学,在选校时仅仅以大学的综合排名为依据不但是不科学的,还可能是有害的。
不过,话说回来,我女儿10多年前申请大学,也是手捧《美新周刊》选的学校。她的在校成绩很好,社会活动丰富,SAT几乎满分,综合条件很不错。但是,她所选择申请的大学并没有集中在排行榜的前几位,除了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阿默斯特学院,也有莱斯大学和排名40多位的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所不同的是,她对所选择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不仅考虑到保证能够录取而拉开排名的分布,也考虑到各个大学具体的特点和自己未来目标的吻合。例如,报考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理由是该校有一个全国有名的,被称为“第二计划”的荣誉项目,那是一个精英云集,毕业生前途辉煌的小班教育项目,很多学生毕业后进入著名的法、医、商学院。 纽约时报2011年初以很大的篇幅,报道中国学生在寄给美国大学的申请材料中大吹大擂,自我吹嘘的现象。也许是中国学生自我赞美的方式与美国人的理念相差巨大,令他们太不可思议,以致使他们忘了必须为这些稚嫩的学生保留隐私。纽约时报把学生们寄给大学的印刷精美的,有他们照片的彩色“成长手册”粘贴在纽约时报的网上,并且称之为“吹牛书”。
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在申请文章中既能体现自己的优秀,又能让西方人接受,是在浮躁的教育中成长的学生必须好好修的一门大课。
失败案例
在过去五六年里,我接待过不少非常“优秀”的学生,很多美国名校都令人“不可理解”地拒绝了他们。可是,审阅他们的申请材料,我总能一眼看出他们的申请材料中有美国人不认同的形式与内容。
案例一:有一位顶尖高中名校的学生,不仅美国“高考”SAT考试成绩很高,在校成绩非常优秀,还获得过全国英语大赛的冠军。他在申请材料中多处提到这个奖项,一再提到获得这个奖项是如何不易。他的申请论文也是以如何克服种种困难,获得这个全国性比赛奖为主题。纵观这个学生的申请材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在喋喋不休地为自己过去获得的成绩唱赞歌,这样的表达方式不符合美国人的欣赏习惯。
案例二:一位名校高中生,在学校里是个考试高手,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他的SAT考试也得了高分。美国最好的大学最多只要求学生考3门SAT2专科考试,他却主动考了数、理、化、生四门,每门都得了满分800分。看起来,他是一个完美的学生。他的申请论文分成若干个小段,每个小段分别叙述他从小如何喜欢数学,如何刻苦学习,如何参加比赛;如何喜欢物理,如何刻苦学习,如何参加比赛……接着,描述他是如何有爱心,有领导能力,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显然这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学生,但是,他的材料读起来索然无味,让人昏昏欲睡。
案例三:一位在美国上私立中学的学生,在美国获得了全州和全美的数学大奖,他不仅在体育运动方面是一个好手,甚至在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天分,学校里一年一度的大型演出少不了他。他既是灯光舞美,又是服装设计师。可惜,他在申请论文“你的难忘的人生经历,这个经历对你的影响”里,他刻骨铭心的“难忘的经历”是自己刚到美国时在学校里受到美国学生的嘲笑和“歧视”,以及在这个“逆境”中如何调整心态,努力表现,最终赢得同学们的尊重。这篇在很多人眼中非常健康上进的文章,没有使他避免被所有名校拒绝的厄运。他不知道,招生官员不仅不愿意相信美国精英私立高中会发生集体性的“歧视”,而只会相信是他想多了,他的思维出了问题。更何况,他挑战了美国大学申请文章的禁区:说别人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