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电 — 在参观荷兰 Bonnefanten 博物馆的大卫·林奇(David Lynch)回顾展“房子里的客人”(Someone Is in My House)时,游客会情不自禁地这样想:林奇灵活的双手是停不下来的。
这位美国导演擅长在电影中营造恐怖、神秘的气氛,他的成名作有《橡皮头》、《蓝丝绒》和《穆赫兰道》等影片,他还在 1990 年代拍摄了犯罪悬疑电影《双峰》,这部作品在 2017 年被改编成电视剧,风靡一时。林奇似乎生来就有一股狂热的探索欲望,他涉足各种艺术形式:油画、石版画、黑白照片、素描、漫画、拼贴画、雕塑、定格动画甚至是拟人化灯具设计。
他在洛杉矶的住所兼工作室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道:“是的,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每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都独具美感,艺术家通过动手制作,用心品味来了解它们。”
此次展览规模宏大,与 Tefaf 艺术博览会(Tefaf Maastricht art fair)同期举行,观众可以在 4 月 28 日之前在 Bonnefanten 博物馆欣赏到林奇的 500 多件作品。部分展品将被送往英国,成为 7 月 6 日曼彻斯特 HOME 文化中心开馆首展的第一批艺术品。
几十年来,林奇一直都在与大众分享自己的作品,他在纽约的里奥·卡斯特里画廊(Leo Castelli Gallery)以及法国、西班牙和日本的画廊举办个展;2007 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ry ain)在巴黎主办了“大卫林奇:空中焰火”(David Lynch: The Air Is on Fire)展,林奇评价说“这场展览打开了他的心窗,让观众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此次在 Bonnefanten 博物馆举行的展览,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林奇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洛杉矶凯恩格里芬科克伦画廊(Kayne Griffin Corcoran gallery)的联合创始人比尔·格里芬(Bill Griffin)说道,他从 2011 年开始担任林奇的代理人。
这些作品包含了林奇童年时期的作品以及成熟的画作,既有火柴盒封面上的简笔素描又有他的代表性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反映了他思维变化的过程。
人们很容易就会把展览的作品看成是林奇那些喜怒无常、暴力血腥的影视作品的原型,或者是其衍生作品。一幅林奇学生时期的铅笔素描画,似乎就是电影《橡皮头》主人公的原型。大型综合材料画作《鲍勃爱莎莉,直到她脸色发青》(Bob Loves Sally Until She Is Blue in the Face)中的鲍勃可能就是《双峰》中的人物原型。
林奇表示:“有时候,我在创作绘画和影视作品时会进行相互借鉴,但大多数情况下,两者独立发展。我不能举出一个由绘画激发电影创意的具体例子,但从某种角度讲,之前确实有过这种情况。”
“绘画采用的一些创作方法能够用在电影制作方面,比如说色彩搭配和构图等。但两种艺术形式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展出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其中最早的一幅作品是林奇在 1952 年(时年 6 岁)时画的,内容是一所房子,周围绿树成荫,几只小虫在空中飞舞。博物馆馆长、展览策展人斯汀·惠茨(Stijn Huijts)说,此次展览的名称就来源于这幅画。
“当林奇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在思考,这些房子高大的墙体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惠茨说。“这是典型的林奇风格,因为他对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事物本质很着迷,我们称之为‘第四维度’,这是潜意识的内容。”
其中一张 2013 年拍摄的照片《11 号头颅》(Head #11),将林奇的想象力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布满耀眼闪电的天空中,竟然出现了一个由乌云组成的怪异头颅。林奇的创作风格受到其他艺术家的影响,他绘制的人体图像通常呈扭曲状,有很多意象涉及性暴力或纵火。林奇早期画作中的畸形躯体其实是受到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启发,此外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的 brut 艺术美学也为林奇提供了创作灵感。
格里芬说:“从视觉和戏剧性的角度来看,林奇的创作风格与培根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从概念上讲他的构思更接近于恩斯特(Ernst)、杜尚(Duchamp)和曼·雷(Man Ray)等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站在作品前,人们会好奇林奇黑暗想象力的来源。他在成长过程中搬过几次家,分别在美国的几个州生活过一段时间,他说自己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快乐童年”。林奇表示,当他作为一名艺术生在费城生活时,他发现了所谓的“反差”,这种“反差”造成了他想象力中黑暗的一面。“费城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城市。”
他补充说:“这里的一切都带有黑暗的光泽,就像撒上了煤尘一样。费城弥漫着一种恐怖气息,这里腐败、暴力问题严重,生活在这座城市很容易失去理智。建筑物的房间都漆成一种特殊的绿色,深色的木板和楼梯扶手,以及裸露的砖块和大玻璃窗,让人心头压抑,狭窄的街道,则给人带来一种负能量。”
第一间展厅展出的是林奇学生时期的作品,它们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其中就有他在 1967 年用 16 毫米胶片拍摄的第一部实验性短片《六位病人》(Six Men Getting Sick)。林奇把短片投射在雕有六个人头的面板上,创作出呕吐的场景。这部作品目前被制成数字投影的形式。
最后一个展厅里安装着巨型的玻璃橱窗,里面放置有镀金框架,上面是用纸板、织物和刀具等材料制成的大型综合材料画作。
Bonnefanten 博物馆最近买下了林奇在 2010 年创作的作品《点燃火焰的男孩》(Boy Lights Fire),描绘了一个身穿白色内衣的秃头男孩,伸出奇长的双手擦亮火柴的情景,闪亮的火花则是几盏橙色的灯泡。
除了在工作室里作画外,现年 73 岁的林奇也在陆续推出影视作品。
惠茨说:“林奇从未停止过创作,他总是有新的点子。”
林奇表示,3 月初的天气不适合画画。“最近洛杉矶的天气太过寒冷,我又习惯在户外画画,所以诸多不便。即便如此,我仍在创作两幅画,还在做一盏灯,试着寻找新的创作灵感。”
翻译:熊猫译社 驰逸
题图版权:David Lynch, via Collection Bonnefantenmuseum
© 2019 THE NEW YORK TIMES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发表评论